(2)2013年乙公司对外销售A商品90件;2013年12月31日库存10件,A商品每件可变现净值为3万元。
借:未分配利润——年初 200[(6-4)×100]
贷:营业成本 200
借:营业成本 20[(6-4)×10]
贷:存货 20
借:存货——存货跌价准备 100
贷:未分配利润——年初 100
借:营业成本 90
贷:存货——存货跌价准备 90
借:存货——存货跌价准备 10(20-10)
贷:资产减值损失 10
借:递延所得税资产 25
贷:未分配利润——年初 25
借:所得税费用 25
贷:递延所得税资产 25(20-100+90-10)×25%-25=-25
【提问内容】
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
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=(存货贷方发生额-借方发生额)*25%
【回复内容】您的问题答复如下:
可以的。
合并报表抵销分录中递延所得税确认的简易方法:
把合并报表看成一个普通的报表,分析比较报表上的资产、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,对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。题目通常涉及的就是存货项目,对于存货,先将存货的抵销分录做完(递延所得税的相关分录除外),然后直接看这些抵销分录,如果出现借记存货(不用管后面的明细是多少),它使合并报表上存货的账面价值增加,如果是贷记存货,则相反,这样,只要看一下这些抵销分录使存货账面价值变化减少了多少,这就是应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,因为无论怎样做抵销分录,存货的计税基础是不变的,所以“存货”这个资产项目账面价值减少多少,就产生了多少可抵扣暂时性差异,再乘以税率,就能算出递延所得税资产;
在连续编制的情况下,上面的思路算出的实际上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(相当于应有余额),然后看上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是多少(上期确认的递延所得资产会照抄下来,相当于已有余额),所以应该用应有余额减已有余额,即得到本期应确认或转回的金额是多少。
对于内部交易其他资产(如固定资产、无形资产),也是一样的,只要看抵销分录使“固定资产”项目、“无形资产”项目的账面价值变动了多少就可以了。
这种思路下,只有抵销分录做对了,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金额就一目了然了。
【提问内容】1.没有末实现的话就不需要考虑抵销问题
2.只要有未实现的不管是几年的存货都要把象第二年处理那样处理.
3.如果是象第2种情况,做合并报表就会很累,要把所有子公司的存货明细帐都要找出来,查找相互之间有没有未实现的内部销售,这个工作量不就很大,而且准确性也值得怀疑.
请老师对我上面的3点总结评价一下,有无对错.
【回复内容】您的问题答复如下:
1,理解不准确,比如内部存货交易,售价100万元,成本80万元,当年存货全部对集团外销售,则也是要做一笔抵销分录的:
借:营业收入 100
贷:营业成本 100
2,是的。
3,是要连续编制的,因为每一年的合并报表都是在个别报表基础上编制的,不是在上期合并报表基础上编制,所以对于以前年度的内部交易,要连续编制调整抵销处理。
【提问内容】如题
【回复内容】您的问题答复如下:
是的,理解正确。
【提问内容】郭老师讲义:2012年借:营业外收入200(1000-800)
贷:无形资产200
为什么不是:借 营业外收入1000
贷 营业外支出800
无形资产 200
【回复内容】您的问题答复如下:
这里是有两种情况的:
一方的存货出售后,购入方是做为固定资产核算。出售方确认了销售收入结转了成本,购入方确认的固定资产高于集团角度认可的入账价值,所以抵销分录是:
借:营业收入
贷:营业成本
固定资产
一方是固定资产,购入方也是做为固定资产核算,出售时候,出售方确认了处置固定资产利得,购入方确认的固定资产高于集团角度认可的入账价值,所以抵销分录是:
借:营业外收入
贷:固定资产
无形资产的抵消是参考后面一种思路抵消的。
【提问内容】后一种思路,虽然没有对固定资产的帐面有变化,但是也是虚增了集团的收入,只不过对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内部交易,这部分多出的收入不作抵销了,只抵销高于集团看来多余的收入,这个跟存货的内部交易有区别,是不是这样理解?
【回复内容】您的问题答复如下:
是的,就是将处置固定资产、无形资产产生收益进行抵消。
【提问内容】在2012年的时候做的是这笔分录
借:存货——存货跌价准备 100
贷:资产减值损失 100
那为什么13年抄这笔分录的时候不是
借:营业成本 100
贷:未分配利润——年初 100
【回复内容】您的问题答复如下:
存货跌价准备是资产类科目,即使跨年度调整,也不能换成营业成本。
而是资产减值损失是损益项目,所以跨年度调整时,要改为未分配利润——年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