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1)假定一:如果产品预计单位成本为2.2万元 | (2)假定二:如果产品预计单位成本为2.6万元 |
分析:甲公司每件预计成本2.2万元,每件售价2万元,待执行合同变为亏损合同。合同因其不存在标的资产,故应确认预计负债。 | 分析:甲公司每件预计成本2.6万元,每件售价2万元,待执行合同变为亏损合同。合同因其不存在标的资产,故应确认预计负债。 |
执行合同发生损失=1 000×(2.2-2)=200(万元) 不执行合同违约金损失=1 000×2×20%=400(万元) 因此选择执行合同,确认预计负债为: 借:营业外支出 200 贷:预计负债 200 | 执行合同发生损失=1 000×(2.6-2)=600(万元) 不执行合同违约金损失=1 000×2×20%=400(万元) 因此选择不执行合同,确认预计负债为: 借:营业外支出 400 贷:预计负债 400 |
产品完工后(实际单位成本仍为2.2万元): 借:库存商品 2 200(1 000×2.2) 贷:生产成本 2 200 借:预计负债 200 贷:库存商品 200 销售商品时: 确认收入=1 000×2=2 000(万元) 结转销售成本=2 200-200=2 000(万元) | 支付时: 借:预计负债 400 贷:银行存款 400 |
您的问题答复如下:
预计负债为什么要冲库存商品
举个例子:
合同成本125万元,总售价只有100万元。
1、确认25万的预计负债:
借:营业外支出 250000
贷:预计负债 250000
这个地方,是按“权责发生制”先确定了25万元的损失。
2、合同完成后,冲减产品成本:
借:预计负债 250000
贷:库存商品 250000
履行合同,销售(不管增值税):
借:应收账款 1000000
贷:主营业务收入 1000000
结转成本:
借:主营业务成本 1000000
贷:库存商品 1000000
看一下,后面履行合同时,主营业务收入=主营业务成本,毛利润为零。
反过来想,假如不冲减库存商品成本,那结转的“主营业务成本”将是125万,毛利润为-25万,也就是说损失了25万;但是,在前面已确认了25万的损失(营业外支出),这样的话就等于一共确认了50万的损失。这显然就不对了。
这种情况,实际上就是把将要发生的损失25万“提前”给确认了。(说法不太合适,但可以这样辅助理解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