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 | 个别报表 | 合并报表 |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|
存货账面余额 | 100×6=600(计税基础) | 100×4=400 | -- |
存货跌价准备 | 100×(6-5)=100 | 0 | -- |
存货账面价值 | 500 | 400-0=400 | -- |
递延所得税资产 | 100×25%=25 | (计税基础600-账面价值400)×25%=50 | 50-25=25 |
暂时性差异包括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。
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....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,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
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....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,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
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....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,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
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....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,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
合并中内部交易产生的递延所得税,您可以这样理解: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就是看资产类在抵销分录中减少了多少,因为在抵销分录中资产的减少就意味着账面价值的减少,但是编制抵销分录不影响计税基础,所以计税基础不变,这样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,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,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。这是一个计算规律建议您掌握一下。
合并报表抵销分录中递延所得税确认的简易方法:
把合并报表看成一个普通的报表,分析比较报表上的资产、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,对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。题目通常涉及的就是存货项目,对于存货,先将存货的抵销分录做完(递延所得税的相关分录除外),然后直接看这些抵销分录,如果出现借记存货(不用管后面的明细是多少),它使合并报表上存货的账面价值增加,如果是贷记存货,则相反,这样,只要看一下这些抵销分录使存货账面价值变化减少了多少,这就是应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,因为无论怎样做抵销分录,存货的计税基础是不变的,所以“存货”这个资产项目账面价值减少多少,就产生了多少可抵扣暂时性差异,再乘以税率,就能算出递延所得税资产;
在连续编制的情况下,上面的思路算出的实际上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(相当于应有余额),然后看上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是多少(上期确认的递延所得资产会照抄下来,相当于已有余额),所以应该用应有余额减已有余额,即得到本期应确认或转回的金额是多少。
对于内部交易其他资产(如固定资产、无形资产),也是一样的,只要看抵销分录使“固定资产”项目、“无形资产”项目的账面价值变动了多少就可以了。
这种思路下,只有抵销分录做对了,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金额就一目了然了。